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一百四十六章:郑和归来  (第2/8页)
早朝。    所以,朱高煦才会姗姗来迟。    另一边,桂湛接着道:“自督造下海宝船肇始,征民夫役工匠,伐木过重,山秃石露,渠道失修,堤塘淤塞,旱涝之灾事出必然,如不赶紧罢手,恐怕苍天还会降下大祸呀!”    朱高煦知道,对后世之人来说,大范围的伐木过度,导致水土流失,气候变化,引发山洪或旱灾,是有科学依据的。    但眼下御史桂湛的这番话,让他听起来尤为刺耳。    朱棣面无表情的问道:“你是想说下西洋引起天怒人怨,乃朕之弊政?”    “微臣仅以天象示之,所谓新政之优劣,唯盼陛下圣裁。”    桂湛躬身恭声道。    朱棣沉着脸,不发一言。    “陛下!”    户部左侍郎夏原吉躬身出列道:“郑和出海已两年有余,不是撺掇着陛下备货,就是倾举国之力造船,收效却如水中之月,雾里看花。我大明虽为天朝上国,这么折腾,也会财断力竭啊!”    “陛下,出使西洋,造几艘帆船,让郑和带出去转转也就罢了,拿几百万两银圆往汪洋大海里扔,天公咋舌呀!”    礼部右侍郎宋礼躬身出列道。    “陛下,仅从山中运送造船的木材至船厂,就要数百民夫倾尽血汗,辛劳半年,这样的国策,岂能不让百姓怨声载道?”    御史桂湛接话道:“加之旱涝蝗灾,种种天象已经警示,天道昭昭,扬善抑恶,陛下要为百姓计,为大明计,敬天法祖,改过从新,罢黜巡洋之弊政啊!”    他陡然提高声音,俯身跪地拜道:“臣请陛下罢黜巡洋之策,上息苍天之怒,下平黎民之怨。”    “臣等附议。”    夏原吉、宋礼也俯身跪下拜道。    随后,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